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用 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全面加速
发表时间:2024-06-24 05:22:06 来源:车辆NVH
近期,无人驾驶卡车领域捷报连连。嬴彻科技卡车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商业里程超1亿公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卡车实现跨省运营,头部快递公司纷纷下单智能驾驶重卡,主线科技喜获数亿元融资……这一系列重大突破,无不表明无人驾驶卡车已站在商业化的关键节点,其推广应用步伐正全面提速。
在自动驾驶各细致划分领域中,无人驾驶卡车被视为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领域,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Robotruck在封闭和半封闭场景中具备突出优势;二是无人驾驶技术能为运输行业创造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推进无人驾驶卡车落地应用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其背后的经济价值。”某无人驾驶公司研发技术人员表示,卡车的本质是生产工具,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需求,更多体现在“经济账”上,包括司机短缺、老龄化问题、人力成本持续上涨、油耗成本高昂以及交通事故多发等。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公路物流降本增效,提升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因此商用车行业对无人驾驶技术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有相关机构研究表明,无人驾驶卡车的经济性要明显优于传统燃油重卡,大多数表现在增加卡车运行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燃油经济性等方面。据估算,相较于传统货物运输,引入高阶无人驾驶技术,有望使物流车队综合成本支出下降45%。
艾瑞咨询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也指出,L4级无人驾驶卡车的使用成本相对低廉,特别是在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中,通过采用L4级无人驾驶技术,可实现人力成本下降三分之二。同时,由于无人驾驶技术在固定线路上可实现更高效的驾驶方式,并且能极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因此燃油和保险费用也会大幅度降低,以此来实现整体利润率显著增长。
从嬴彻科技公布的信息来看,搭载其NOA的智能重卡已实现干线物流行业全覆盖,并在各细致划分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商业经济价值。以人工降本为例,在快递快运领域,头部企业的智能重卡在500至1200公里的行驶区间上已实现“双驾”变“单驾”,每车人力成本下降40%~50%;在1300至2500公里甚至更长的传统“双驾”线路上,通过设置驿站式接力点,智能重卡成功实现全程安全“单驾”,司机配备要求从3车6~8名司机降至3车5名司机,从4车8~10名司机降为4车6名司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
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煤矿至电厂的整个运输流程中,一个包含3辆无人驾驶卡车的编队,其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30%。根据现行规定,这3辆车需要配备3位安全员。未来,随技术迭代升级,若仅需头车配备一名安全员,就可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从而直接降低总成本约20%。
自动驾驶卡车凭借在公路物流行业中的显著优势及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成功吸引各路资本关注,众多企业也竞相涌入这一领域。这其中,不仅有图森未来、智加科技、嬴彻科技、小马智行等初创科技公司,还吸引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乘用车新势力企业。在无人驾驶风潮的带动下,满帮、狮桥、G7、安能等物流平台方也纷纷采取投资与合作的方式,积极地推进卡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然而,在无人驾驶卡车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挫折和挑战。例如,被誉为“全球无人驾驶卡车第一股”的图森未来,因核心业务拆分、管理层内斗、大规模裁员等负面事件而陷入困境,并在今年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另一家无人驾驶卡车企业擎天智卡,因与新能源卡车公司合作产生分歧,且难以获得A轮融资,导致2023年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员工被全部遣散,公司实体面临清盘危机。
与此同时,随着长期资金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国内无人驾驶卡车领域融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减少。为了拿到新一轮投资,不少曾经追求跃迁式发展的无人驾驶卡车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寻求更为稳健的“降维生存”,由探索L4级无人驾驶技术转而研发L2、L3级产品解决方案。
尽管无人驾驶卡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但令人欣喜的是,近期该领域新进展、新突破不断涌现,预示着行业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国内多个地区陆续开展无人驾驶卡车实车测试。在我国北部,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G7中心陆港至达拉特旗发电厂的干线G无人驾驶”字样的新能源重卡频繁往来,它们已实现在非封闭道路上常态化运营;在中西部地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L4级无人驾驶卡车示范应用已步入正轨,并正探索无人驾驶商用车在干支线智慧物流市场的应用;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汽解放持续推进智能商用车产业化落地,不仅在低速限定区域及环卫、港口、口岸等场景中成功投放L4级无人驾驶商用车,还加大对高速场景、干线物流场景的投入力度。
3月,“天津港至北京马驹桥物流园公路货运无人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启动常态化道路测试,此举标志着国内无人驾驶卡车首次实现跨省运营。此次试点不仅涵盖无人驾驶卡车载货测试,还进行2~3车编队行驶测试,并联合物流公司探索货物运输商业化运营。
5月,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卡车在南沙港快速路上成功完成超过30分钟的稳定无人驾驶。同月,嬴彻科技宣布,其NOA已搭载多个品牌和车型,安全运营里程突破1亿公里,并实现干线物流行业全覆盖。与此同时,主线科技也宣布获得数亿元融资,并与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徐工集团、三一重卡、福田汽车、北奔重汽等主流商用车企业携手推出十余款智能卡车。在港口枢纽场景中,主线辆智能卡车,成功实现商业化推广;在高速干线物流场景中,主线科技已在京津冀、山东、长三角、内蒙古等区域取得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运营许可,累计运输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
对此,有业内的人表示,智能驾驶与客户的真实需求一直是并行不悖的。近期,高阶无人驾驶领域似乎正从沉寂中焕发活力,这实则是技术慢慢的提升和完善的必然体现。预计今年无人驾驶卡车赛道将持续回暖,并加速迈向产品化和商业化的新高度。
近期种种迹象说明,无人驾驶卡车技术发展已进入无人化的关键节点,并迎来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用的新篇章。与此同时,该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淘汰赛已拉开序幕,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化现象愈发明显。
随着无人驾驶卡车步入发展“深水区”,长期资金市场和无人驾驶公司的决策将更加理性和务实。因此,在当下这一阶段,量产能力、成本控制及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成为行业参与者比拼的核心焦点。
“在历经一个研发技术周期的洗礼后,检验无人驾驶卡车公司的试金石,非盈利能力莫属。如今,无人驾驶卡车行业已经到了检验真本事的时刻,资本不再轻易被宏大的愿景所打动,而是更加看重公司能否实现量产并盈利。今后,能否实现批量交付、如何商业化落地、市场接受度如何以及商业模式能否走通,将成为评估无人驾驶卡车企业最直接、最客观的标准。”某无人驾驶卡车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不仅要有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更需要企业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商业经济价值的能力。在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应用中,量产交付是驱动技术迭代和商业变现的关键一环。不过,从研发转向大规模量产的过程,十分考验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此前,有不少无人驾驶卡车初创公司坦言,实现整车量产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当前,不少无人驾驶卡车公司存在交付能力不够和商业化落地难等问题。”物流行业专家孔震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与整车企业缺乏合作和沟通有关,亦有可能是对“后装”无人驾驶卡车在可靠性、适配流程以及合规性方面的挑战预估不足。此外,无人驾驶初创企业在汽车工程及机械制造领域存在知识短板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他进一步强调,产业链整体的降本问题,仍是阻碍无人驾驶卡车产业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因素。
此外,有无人驾驶科技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无人驾驶卡车实现大规模应用需经历包括样车演示、技术测试、有安全员的商业运营、无安全员的商业运营等步骤。在这一过程中,从技术验证到小规模商用是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道路上的重要分水岭,而从有安全员的商用运营到无安全员的商用运营则是真正考验技术实力的关键阶段,需要成功跨越无人化的分界线。因此,为确保无人驾驶卡车大规模落地应用的顺利实现,持续技术创新将是关键所在。
当前,无人驾驶卡车已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实现Robotruck的终极目标,还需突破技术、政策和商业模式3大核心难点。
首先,核心技术是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落地的基石。虽然业界一致认为无人驾驶卡车在应用层面相比乘用车更简单,但这并不代表技术难度有所降低。以干线物流场景为例,尽管该领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并且已实现跨省示范运营,但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仍未达到全面开放上路的标准。一方面,由于卡车载重多、惯性大,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对无人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卡车作为运输工具,其自动驾驶系统一定要具有强大的控制算法自适应调节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运输环境。为了达到上述标准,企业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开发团队,还需要与芯片和传感器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同推动技术进阶与应用。
“虽然无人驾驶卡车在试点项目中表现优异,但在实际运营中,如何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怎么来实现无人驾驶卡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有效协同,也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题。”孔震说道。
其次,政策开放程度是推动无人驾驶卡车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关于无人驾驶卡车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为确保无人驾驶卡车合法运营,政府亟需在行动计划、安全管理法规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明确责任主体、权益保障等。
值得欣喜的是,去年底,工信部、公安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试点示范的形式,推动L3、L4级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补足有关政策短板,为未来无人驾驶立法积累经验,还有望开启高阶无人驾驶卡车商业落地的快速通道。
最后,社会接受度也是无人驾驶卡车领域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无人驾驶卡车是一种全新的运输方式,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有待提升。因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接受度,对于推动无人驾驶卡车普及应用至关重要。
“此外,由于无人驾驶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单靠一家公司之力难以成型,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协作。”国内一家无人驾驶初创公司负责人强调,推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需坚持生态协同战略,与整车企业和场景平台方密切合作,来驱动更多行业资源的倾斜和赋能。
总体来说,无论是从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还是发展的新趋势来看,高级无人驾驶技术在公路物流领域的应用一定是更有前景的。不过,要想从“脱手脱眼”进阶到真正无人驾驶,仍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撑。能预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在干线物流、快递快运等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无人驾驶卡车将引领商用车市场加速进入智能化新时代。
- 上一篇: 智能驾驶落地排行榜问界、小鹏、理想领先特斯拉令人意外
- 下一篇: 一文看懂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