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1-59578001
中文
测试集成与服务
测试集成与服务

特斯拉引爆Robotaxi大战!中国“萝马文”三兄弟谁能赢?

发表时间:2024-11-23 01:33:09 来源:车辆NVH

  10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59亿股普通股票,并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同一时间,小马智行也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将赴美上市。

  两家无人驾驶企业远赴美国上市,原因很可能是大洋彼岸的美国,特斯拉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召开了以“We,Robot”为主题的发布会,公布了无人驾驶车型Cybercab和Robovan。

  尽管Cybercab预计2026年才能投产,2027年大规模量产与投放,现在看来仍属于画大饼。但Cybercab砍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大胆设计,还是吸引到了无数流量。加上特斯拉的强大人气,Robotaxi的热度冲向了高峰。

  回到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Robotaxi业务慢慢的变成了行业的领头羊,曾在武汉引起广泛关注。现在,随着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赴美上市,国内Robotaxi业务似乎即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曾与阿里巴巴、腾讯并称“BAT”的百度,互联网时代逐渐成熟的时期出现了掉队迹象,在电商、外卖、短视频领域未能取得显著成绩,优势集中于搜索引擎。幸运的是,2020年之后,百度在AI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开始显现成效,为百度提供了重回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甚至超越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机会。

  在众多国内Robotaxi企业中,萝卜快跑拥有资金充裕和营销渠道广两大先天优势。资金充裕使得萝卜快跑能够大胆地投放车辆,目前已有约2000辆Robotaxi在运营,车队规模方面领先竞争对手。百度旗下的众多App和搜索引擎的营销渠道优势,则能增加用户接触萝卜快跑的频率,潜移默化地吸引消费的人成为其用户。

  此外,百度也深度参与了汽车研发和设计,并于ApolloDay 2024大会上,发布了第六代无人车颐驰06,单价20.46万元,成本仅为主流Robotaxi车型的一半左右。该车除了号称有百度地图就能开的ApolloSelf-Driving功能,还为座椅加入了按摩、加热等功能,能够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该会议上,百度无人驾驶业务总经理陈卓称,2024年底,萝卜快跑将实现盈利收入平衡,2025年将进入全面盈利期。毫无疑问,在Robotaxi领域,背靠百度的萝卜快跑是Robotaxi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文远知行是国内最早商业化运营Robotaxi的企业之一,但与百度相比,仍面临一个致命问题——资金不足。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部署Robotaxi,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与萝卜快跑相同的是,文远知行也与吉利远程联手打造出了专用于Robotaxi的车型GXR。该车车长超过5米,轴距超过3米,属于大型SUV,内部空间更宽敞。GXR或许可以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但也需要文远知行投入资金生产汽车。

  招股书披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文远知行累计研发投入27.78亿元,累计亏损高达51.69亿元,账上现金和等价物仅剩18.3亿元。

  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文远知行账上的现金只够公司运营一年多时间。因此,文远知行急需赴美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小马智行境况类似,今年上半年营收为2472万美元(约合1亿7584万元),同比增长101.2%,净亏损5178万美元(约合3亿6883万元),同比收窄25.6%。尽管情况有所好转,但小马智行仍有幅度不小的亏损,目前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3.8亿元。

  小马智行的营收大多数来源于无人驾驶卡车,目前Robotaxi车队规模仅有250+辆,需要投入数亿元,车队规模才能追上当前的萝卜快跑,金钱上的压力同样很大。

  这三家企业在广州均有Robotaxi业务运营,此前雷科技团队对他们的Robotaxi进行了评测。从体验方面来说,无人驾驶车型普遍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起步和刹车平顺性高于普通网约车,自动避障能力不错,最关键的是价格比网约车便宜很多。

  综合来看,这三家车企在技术实力方面都表现不错,百度和文远知行还分别打造了颐驰06和GXR。即将实现收支平衡,预计明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盈利的萝卜快跑,无疑是其中处境最好的一个。

  小马智行虽计划明年实现单车盈利,但Robotaxi车队规模只有250+辆,难以通过规模化平摊采购、运营、维护成本,盈利难度较高。文远知行同样如此,唯有尽快提升车队规模,加速GXR车型量产,才能看到盈利的希望。

  然而市场留给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时间可能并不多了,国内还有诸多企业正摩拳擦掌,打算在Robotaxi行业大展宏图。

  截至2024年4月30日,国内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696.4万本,2016-2023年国内出租网约车新车总销量423万台,还不包含非运营车辆转入的网约车、出租车。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606亿元。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888亿元,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招手。

  除了“萝马文”三兄弟,国内还有大量企业正在或即将部署Robotaxi,按照企业形态划分,即将进入Robotaxi的企业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类似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企业,例如魔门塔、元戎启行等。此类企业拥有无人驾驶技术,但缺乏汽车量产能力,需要与车企或网约车平台合作,才能顺利布局。

  第二类则是车企,为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用于训练大模型,许多车企会推出Robotaxi业务。与无人驾驶企业相反,大多数车企缺乏无人驾驶技术,二者能形成互补。

  广汽投资了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上汽旗下的享道Robotaxi,则基于魔门塔的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国内与东潮科技出行公司达成了合作,将在深圳部署Robotaxi,海外则与网约车巨头Uber合作,或将基于比亚迪的产品打造Robotaxi车型。

  当然,也有一些智驾技术较强的车企,选择使用自家的智驾方案,其中的代表便是小鹏汽车。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将于2026年推出Robotaxi,与特斯拉同步。

  第三类为传统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平台的优点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只要Robotaxi车型完成部署,通过一定的宣发,很容易将用户转化成Robotaxi顾客。

  相应地,网约车平台缺乏造车和无人驾驶技术,也需要与其他车企合作。滴滴早前就与小鹏汽车达成了合作,被传小鹏MONA M03便是Robotaxi,但后续被辟谣。当前滴滴的合作车企是广汽埃安,将基于该品牌的车型于2025年打造L4级无人驾驶车辆,加速布局Robotaxi。如祺出行虽为网约车平台,实则是广汽旗下的产业,目前在广州地区已有Robotaxi运营。

  三类Robotaxi企业各有优劣势,但重资产的车企似乎普遍不太愿意投入太多资源推进Robotaxi业务,部署无人出租车更多的是为了收集资源训练智驾大模型,蔚来更是表示绝不会进入Robotaxi领域,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可能是车企中少有坚定推动Robotaxi布局的企业。

  车企对于布局Robotaxi不够重视的原因可能是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利润率普遍不高,而将全国的网约车全部更换为Robotaxi,粗略估计至少需要1万亿元,车企不愿意拿出那么资源。

  更何况无人驾驶公司和网约车平台普遍没有造车能力,需要从车企采购车辆,车企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与网约车平台或无人驾驶公司合作,提供车辆并帮助合作企业基于产品打造Robotaxi。车企提供产品,无人驾驶公司可以提供技术,网约车企业来提供平台,联手把蛋糕做大再分蛋糕,或许才是Robotaxi最健康的模式

  现在看来,Robotaxi行业的博弈,将大多数来源于无人驾驶企业和网约车平台。与头部化严重的网约车市场不同,Robotaxi属于新兴行业,未形成有效的头部化,即便是行业第一的萝卜快跑,现阶段全国部署车辆也不过2000辆,小马智行和如祺出行则仅投放了两三百辆车。

  缺乏巨头的市场,竞争将会更激烈,Robotaxi企业之间短兵相接,价格、车辆规模、技术、服务等,每一项都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乘坐网约车,体验差别大多数来源于汽车和司机两个方面。网约车车型繁多,虽主要以中低端新能源汽车为主,但也有一些高端燃油车,甚至不乏BBA。不同档次的车型,乘坐体验自然会有差别。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和开车习惯,也会影响用户的乘坐体验,此前就有不少人抱怨网约车司机喜欢“风琴脚”,频繁加速和减速,导致乘客容易晕车。

  好在,Robotaxi时代,这样一些问题都可以被解决。首先没有了驾驶员,同一家企业的车辆行驶风格高度统一。在雷科技的实测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的Robotaxi体验也差不多,均启停平顺、遵守交通规则。

  其次,为降低新采购成本,Robotaxi大概率不会采购太多车型,一般也就几年升级一代产品,车辆高度统一。因此,Robotaxi的核心竞争力,基本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消费最敏感的因素价格。正如网约车平台之间的斗争,价格绝对是吸引消费的人的第一要素。围绕价格的斗争,是一场烧钱的战争,背靠百度集团的萝卜快跑依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正因如此,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也需要尽快上市融资,争取足够的资金,才有资格参与这场价格战。

  第二,车辆投放规模。当前Robotaxi投放的车辆普遍不多,打车需要等待时间太长。雷科技实测中,萝卜快跑和文远知行等待时间均超过了10分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省几块钱,多等十几分钟,尽快提升投放车辆规模,才能保障用户的用车体验。不过投放车辆也是烧钱的游戏,预测会有不少Robotaxi且因财力不足被收购。

  第三,智驾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是Robotaxi正常运营的基础,反而是我们最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的地方,毕竟技术不到位也不敢开展Robotaxi业务。车企需要注重的方面在于,提升智驾平顺性和通行效率。

  就雷科技小伙伴的体验而言,Robotaxi普遍比网约车司机更遵守交通规则,会主动让行,以减少交通事故风险,但却可能会降低通行效率。

  第四,服务的品质。严格来说,没有驾驶员的干扰,Robotaxi能够给用户留下深刻感知的服务项目并不多。细数下来,可能有人车交互、App控制、突发事件后企业的解决方法等等。服务质量向来是培养用户信任度与企业品牌力的关键,也是Robotaxi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Robotaxi行业的竞争,将成为一场大规模烧钱游戏。无论是投放车辆、打价格战,还是提升服务质量,都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完善车队规模、升级智驾技术、打造服务团队,最终通过价格战取胜。萝卜快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等财力雄厚的企业,天然具有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在Robotaxi行业的发展中,会有无数企业倒下,正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中,也有拜腾、游侠、奇点等造车新势力破产倒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起到加快行业发展、升级体验和服务的作用,促进国内Robotaxi行业迈向成熟,最终带给我们服务更好、价格更低、乘坐更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