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的未来:技术革命还是资本骗局?
发表时间:2024-09-18 08:22:47 来源:车辆NVH
自1921年人类提出无人驾驶的幻想以来,这一领域已经消耗了无数的时间和资金。然而,近百年后的今天,事故频发、烧钱无止境、进度缓慢,引发了众多的不解与质疑。无人驾驶究竟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长期资金市场的又一个骗局?
无人驾驶行业是目前最为割裂的行业之一。各个派系观点各异,互相瞧不上、互相指责。结果就是,各自为战,各踩各的坑,各倒各的壁,各花各的钱。在2024年之前,无人驾驶进入了寒冬,行业进入了低潮期。
然而,这个寒冬在2024年因为马斯克的高调入局,似乎又出现了一丝生机和希望。特斯拉在2024年上半年开始陆续更新无人驾驶系统,FSD的V12版本号称通过端到端AI技术,重构了特斯拉的FSD技术,为无人驾驶带来了第二个春天。
公众感受到,特斯拉FSD的效果确实比之前好了一大截。然而,在试驾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多次需要人为接管的情况。这丝毫不影响马斯克的信心,他宣布要在当年8月8日发布特斯拉的Robotaxi。
马斯克早在2019年就承诺,特斯拉在2020年会拥有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然而,惯于狼来了的他,这个听起来不太实际的日期并没有被业内人士当真。果然,特斯拉Robotaxi的发布会再次延后,这一次延期到了10月10日。
在等待马斯克兑现承诺的同时,业内开始再次探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特别是让马斯克信心倍增的端到端技术,是不是真的能带领我们走向真正的无人驾驶?端到端技术,真的是无人驾驶界的ChatGPT时刻吗?
纯视觉派,以特斯拉为代表,只靠摄像头采集环境信息,利用神经网络将2D的视频转换为3D的地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也存在摄像头信息不足、容易被视觉欺骗等问题。
多模态融合派,则采取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这种方法可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环境信息,但成本高昂,且传感器间的信息融合也存在挑战。
业内对于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未停止。有的人觉得,纯视觉方案成本更低,更具规模化潜力;也有的人觉得,多模态融合方案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更胜一筹。
高精地图能够提前采集道路信息,降低感知模块的压力,提高准确性。然而,制作和维护高精地图成本高昂,且无法覆盖所有道路。特斯拉等公司选择舍弃高精地图,采用无图方案,通过车辆本地构建环境地图。
对此,有观点认为,舍弃高精地图并不意味着技术水平更高,而是商业模式的选择。Robotaxi公司只需覆盖关键城市,使用高精地图能大大的提升安全性。而量产车厂商则需要仔细考虑成本和覆盖范围,选择无图方案更为现实。
无人驾驶被分为L0到L5共6个等级,其中L2为部分无人驾驶,L4为高度自动驾驶(真正的无人驾驶)。
目前,特斯拉的FSD仍处于L2级别,而马斯克号称要推出的Robotaxi则是L4级别。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特斯拉现有的车型和技术没办法在短期内达到L4的标准。L2和L4之间,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责任和安全性的鸿沟。
L4级别需要系统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能保证安全,且责任由系统开发者承担。而L2级别仍需人类驾驶员随时接管,责任主要在驾驶员。
端到端AI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传统的无人驾驶系统被分为感知、预测、规划和控制多个模块,存在信息传递损耗和规则库维护困难的问题。端到端AI试图通过大模型的学习,实现从传感器输入直接输出控制命令,简化系统结构,提高效率。
然而,端到端AI也存在不可解释性、数据需求巨大、对传感器敏感等问题。在自动驾驶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样一些问题仍需克服。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技术路线之争、商业模式选择、法规和伦理问题,都让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人驾驶是人类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纯视觉方案、多模态融合,还是端到端AI,最终的目标都是让交通更安全、更高效。
或许,在这个非共识的科技前沿领域,正是孕育创新和突破的最佳土壤。无人驾驶的未来,可以让我们期待。